14
2025/07
分享
“片叶度关山”万里茶路中国行(2025)探源之旅走进白沙溪
发布时间:
2025-07-14 17:20
来源:
“一片叶子,跨越千年商途;一条茶道,串联亚欧文明。”7月12日,以“片叶度关山”为主题的万里茶路中国行(2025)活动在“中国黑茶之乡”安化隆重启动。次日,由各界专家学者、媒体记者、自媒体达人组成的采风团嘉宾一行,深入“黑茶之源”、万里茶道起点白沙溪,开启了一场探寻安化黑茶历史文化的深度之旅。
品读白沙溪:溯源安化黑茶历史文化脉络
嘉宾们走进白沙溪黑茶文化博物馆,静置的老茶,泛黄的照片、古老的器具和详实的文献资料,如同一部部生动的史书,系统展现了安化黑茶从传统作坊迈向现代产业的发展历程。白沙溪这座创办于1939年的老茶厂,宛如一座安化黑茶的“时光宝盒”,不仅是安化黑茶近现代化生产的起点,更是传承与创新的“活态基因库”。在这里,嘉宾们深刻感受到了安化黑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生命力。
观摩千两非遗技艺:领略一踩一压间的千年传承
"嘿咗!嘿咗!”整齐有力的号子声在白沙溪千两茶生产车间里回荡。壮实的制茶师傅们正在进行千两茶的踩制,他们刚劲的力量、娴熟的动作,深深震撼了每一位嘉宾。千两茶的制作技艺是国家和人类非遗技艺,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安化茶人千年的智慧与匠心。嘉宾们纷纷感叹非遗技艺的神奇魅力,它不仅是安化黑茶的瑰宝,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。
寻根万里茶道:探访白沙溪茶码头的历史印记
来到白沙溪茶码头,嘉宾们在此合影留念,共同追寻曾经的历史印记。这里曾是安化黑茶走向世界的重要枢纽,安化及周边乡镇的黑毛茶汇聚于此,运进茶厂加工成成品后,再通过码头沿资江一路向北,销往世界各地。这里是万里茶道的起点之一,这里是安化黑茶文化的根,也是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中国茶品牌走向世界的新航点。如今,站在茶码头,当江风拂着茶香而来,仿佛还能听见当年茶商们的吆喝声、骡马的铃铛声,历史的回响在耳边久久不散。
《安化黑茶》纪录片人物专访:续写安化黑茶新篇章
活动期间,记者专访了今年4月由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的《安化黑茶》纪录片出镜主人公——安化千两茶非遗技艺省级传承人、公司副董事长刘新安。
刘新安副董事长在访谈中表示:“2018年在白沙溪揭牌的‘万里茶道起点’茶码头,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,更承载着安化黑茶走向世界的文化密码。”他还分享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:在英语词汇里,红茶被称为“Black Tea”,这一看似矛盾的命名背后,隐藏着一段被遗忘的贸易史诗。它并非源于西方对红茶的误解,而是中国黑茶(如安化黑茶)通过万里茶道走向世界的历史见证。17世纪,当武夷红茶尚未风靡欧洲时,中国黑茶已通过晋商的驼队和马帮,沿着万里茶道远销俄罗斯乃至欧亚腹地。俄商在恰克图贸易中接触到的“黑砖茶”(Dark Tea),因其发酵后的深褐色泽,被直接译为“Black Tea”。而后来兴起的红茶因同样属于发酵茶类,被欧洲商人沿用这一称谓,最终造成今日的翻译错位。这一细节充分印证了黑茶在早期中俄茶叶贸易中的主导地位,它才是真正塑造“茶马互市”格局的主角。
对于如今重走茶马古道,刘新安副董事长满怀信心地表示:历史上,黑茶因战略属性被严格管控,禁止外销;如今,它正以全新的姿态走向全球。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、安化茯砖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和人类非遗名录。通过“万里茶道”申遗和跨国文旅合作,黑茶不再只是边疆的“生命之茶”,更成为国际茶坛的“东方瑰宝”。如今,这条古道重启,黑茶将再度“度关山”,让世界品味这份穿越千年的醇厚。
"片叶度关山——万里茶路中国行”(2025)大型研学采风活动,旨在弘扬万里茶道文化,打造区域品牌,推动“一带一路”人文交流,助力茶道申遗与湘品出湘。白沙溪作为安化黑茶非遗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单位,同时也是万里茶道起点之一,将发挥自身优势,持续通过茶旅文、茶学游、非遗体验等多种形式推广万里茶道,书写安化黑茶“一带一路”新篇章。
上一页
上一页